發(fā)布日期:2025-01-21
“一開始是為了女兒學中文才辦中文班的,后來就一心撲在中文教育上了?!钡聡鴿h堡漢華中文學校校長周開雰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。
20世紀80年代末,周開雰隨丈夫來到德國。出發(fā)前,周開雰將一本中文教材放入行囊,以便6歲的女兒在國外學習中文。到德國波鴻后,周開雰碰到幾位在當?shù)刈x博的中國人。這些人的孩子與她的女兒年紀相仿。幾個人一拍即合,用周開雰帶來的教材輪流指導孩子們學習。
隨著周開雰一家搬到德國漢堡,女兒的中文教學又成了問題。周開雰計劃辦個免費的中文教學班,但無奈招不到學生。
某次去天地書店看書時,周開雰碰到一個熱心的德國人。對方提出愿意幫她聯(lián)系朋友提供教學場地,并在書店張貼招生廣告。另一個德國朋友還為她用木頭打了一塊黑板。
在朋友們的幫助下,周開雰的第一間中文教室有模有樣地“開張”了。后來學生逐漸增多,周開雰搬了好幾次場地,中文教室逐漸演變成德國漢堡漢華中文學校。
德國漢堡漢華中文學校的學生年齡從2歲到16歲不等。幼兒進校時由家長陪讀,4歲后開始學習周開雰自主編纂的幼兒快速識字教材,6歲正式學習寫字。中、高年級班則使用暨南大學編寫的《中文》以及中國部編版語文教材。
為何要自主編寫識字課本?周開雰說,教學初期她同大部分老師一樣主抓寫字,但她發(fā)現(xiàn)這種方式并不適用于6歲前的學生。孩子們活潑好動,無法堅持寫字訓練,但在課堂上一起唱歌反而能讓學生們記住更多字的讀音。她想或許可以將識字內容編成兒歌進行教學。
2008年,周開雰開始編寫幼兒快速識字課本。識字課本共兩冊,第一冊分為身體、學校、家人、自然等主題,每一單元都有周開雰自己創(chuàng)作的識字兒歌。她希望兒歌既要瑯瑯上口,又要廣泛涵蓋主題詞匯,且每首兒歌控制在20字。然而押韻的問題常常讓她感到棘手。她向身為語文教師的父親尋求建議,家人一起幫她翻資料、想韻腳。
課本另一個特點是不設漢語拼音教學板塊。周開雰說,德國華裔子女通常最先接觸到德文字母,易與漢語拼音的讀法混淆。因此她的教學以重復朗讀兒歌為主,通過閱讀識字,培養(yǎng)語感。周開雰請人錄制了配套音頻,讓學生們回家后跟隨朗讀。
編寫教材時周開雰50多歲。她看視頻學習使用電腦排版設計軟件,每天忙到凌晨3點,仍然樂此不疲。
周開雰說,她喜歡和孩子“打交道”。年輕時,她創(chuàng)作了不少兒童文學短篇小說,《智破蜘蛛國》是她比較滿意的作品之一。編寫兒歌讓她回憶起當初創(chuàng)作小說的熱情,由于精力有限,她放棄了在德國經營了多年的公司,轉而全身心投入到華文教育事業(yè)中。
“我家人那時常埋怨我說‘十幾個集裝箱在海上漂著,你說不管就不管了?’但我還是想辦學校?!敝荛_雰說。
現(xiàn)在的周開雰正和年輕教師一起制作繪本。繪本以小黃狗為主人公,將快速識字教材中的重點詞匯以故事串聯(lián)起來,并在故事中反復出現(xiàn),讓孩子加強記憶。每本繪本都很薄,但有趣易讀。她也在考慮重新編寫第二冊快速識字課本,以符合當代華裔青少年的學習習慣。(轉自:中新網?作者:劉洋)